马林巴在世博园奏响
时间:
2010-09-28
来源:
分享:
9月15日,在上海世博园危地马拉国家馆日活动仪式上,来自危地马拉的演员们用当地古老的马林巴琴等乐器演奏了极富危地马拉特色的音乐,优美的乐声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危地马拉迷人的景色中,博得阵阵掌声。
在现场记者看到台上有6名身着危地马拉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在几台不同体形大小,构造传统的马林巴琴上演奏着同一种音乐。悠扬深沉的琴声,仿佛把观众带入了神秘茂密的高山林野。据悉,危地马拉在印第安语里是林木葱郁之地的意思,危地马拉还有一个音乐的雅称叫“马林巴之国”。可见,马林巴是危地马拉代表性的乐器。
在危地马拉人们普遍认为“马林巴”是他们国家乐器的标本,在危地马拉语中叫做“纳吉尔道尔”,这个名字用危地马拉语翻译过来就叫做“山林中的马林巴”。在危地马拉人看来,“马林巴”就是源自于危地马拉的。关于马林巴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古希腊文史资料记载,马林巴的诞生地是在危地马拉,但也有学者认为马林巴的发源地应该在东南亚或非洲。
无论马林巴源自何地,应该说危地马拉人对马林巴的改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原始的马林巴被称为葫芦马林巴,其形状在键盘状的发音板条下面挂上一个个大小不同的葫芦作为共鸣器。但是危地马拉人,在经过不断改良后,使马林巴的体型增大了,共鸣器(也就是音响),从葫芦变成了优质的木材、木管等,使其音域更宽,音色更优美了。演奏形式上也从原来的单人独奏变成了多人合奏,同时还有介入其它打击乐器一起演奏。马林巴代表危地马拉的音乐,而危地马拉的音乐传承了玛雅文化的特色,危地马拉是玛雅文化的心脏,这一点并不为过。
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危地马拉共和国,是古老的玛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世博会危地马拉馆以“玛雅人的遗产—一个永恒的春天”为主题,通过舞蹈表演、美食、考古遗迹等展项,让参观者深刻地感受到危地马拉文化的多样性。在危地马拉馆日活动的舞台上,人们同样也看到台上除了马林巴乐器外,还有不少玛雅时期的绘画作品展示。玛雅文化的印记深深地扎根在危地马拉音乐的记忆中。
特约记者 丁园